腹泻的定义是指大便的[量]、[次数]及其中的[含水量]增加。其实婴儿每天排便的次数,随个人体质及喂养方式而有差别。一般说来,从三、四天一次到一天三、四次都可以是正常的。喂母奶的婴儿每天排便的次数会比喂配方奶粉的婴儿多;较小婴儿的排便次数会比较大婴儿多。 所以,与其强制规定排几次便以上算是腹泻,不如与各个婴儿平日的排便[习惯]作比较,只要排便的次数及量明显的比平日多,或含水量大增成为稀便或水便就可算是腹泻。 那些原因会引起婴儿腹泻? 我们可以依腹泻期间的长短,将之分为二周以内的急性腹泻及超过二周的慢性腹泻。因为两者的造成原因,及医师的处理原则并不相同。急性腹泻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和食物过敏。 感染性的腹泻可以是病毒感染(如:轮状病毒、腺病毒、肠病毒...)或细菌感染(如:沙门氏菌、志贺氏杆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...)。过敏性腹泻则导因於婴儿的特殊体质,或副食品添加不当而造成。有时服用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因改变肠道正常菌种的生态,而引起腹泻。慢性腹泻则常见於对牛奶蛋白过敏,或醣类耐受性不良的婴儿。 有时婴儿在急性肠炎之后,因肠粘膜受损,也会引起暂时性的果醣或蔗糖耐受性不良,导致较长时间的腹泻。另有少数的婴儿因为消化道较敏感,容易在每次进食后不久排便,这种情形通常每次排的量不多,且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。严重的急性腹泻时,由於大量的水份及电解质的流失,容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失衡。 这两个问题若不能即时加以改善,可能进一步造成体温调节失常、心肺功能失常、休克,及肾衰竭。而慢性腹泻的主要问题在於长时间的肠道吸收不良,导致营养不足,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。